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华南理工大学2023海交会之青年科技人才招聘会暨海外优青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会

今日招聘官方招聘信息 今日招聘官方 2023-12-06 16:31:50 人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参加2023海交会之海内外青年科技人才招聘会暨海外优青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会,欢迎海内外青年博士人才、博士后及紧缺专业硕士人才报名参会,与华南理工大学现场交流。

1.参会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231222-23

活动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d18.2馆(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2.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

本次招聘会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3.入场方式:

2023海交会官方要求,参会人才进场需提交入场申报,为预留申报时间,参会人才需在20231217日前完成报名,主办方将统一进行观众入场申报。主办方完成申报后,凭借个人专属入场二维码扫码入场。入场二维码获取方式将在申报完成后再行通知。请留意今日招聘网jrzp.com官方渠道通知。

4.活动咨询

人才报名后请务必微信添加客服老师,便于掌握最新活动及招聘信息。

(博士请添加“小高老师”,硕士请添加“陆老师”,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2023海交会”,后续我们将邀请您加入活动交流群)

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是985工程、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现由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华工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堪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学校得改革风气之先,勇立潮头,创新发展,成为南方工科院校的一面旗帜,是最早全面进入国际四大排行榜前500强的14所内地高校之一。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1-150区间,跻身全球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学术立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

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物理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

2个学科位居us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一: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全国高校共8个)

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2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全国高校首位:2009年以来,学校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

多次位居榜首: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在穗主要高校总体支撑指数等排行榜中,多次位居榜首

全省首位:近三年广东省科技奖获奖总数居广东省首位

欢迎优秀青年人才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申报2024年海外优青项目

一、申请条件

2024年申报条件以届时通知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11(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315,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目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11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待遇支持

聘任岗位

准聘教授(特别优秀者,可聘任长聘教授)事业编制。

薪酬待遇

年薪60万元;另,享受学校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约10万元/年。同时,叠加冠名学者津贴,分为三档:30万元/年、20万元/10万元/年,资助3年,考核优秀者可再资助3年。

住房待遇

安家补贴225万元(含国家、广东省配套),同时享受校内1套租住房。

科研经费

科研启动经费350-550万元(含国家、广东省配套)。

组建团队

博士生导师,保证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三、教研系列招聘岗位

1.准聘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tenure track)

一般35周岁以下,最大不超过40周岁;

应具有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一般应具有不少于2年的科研工作经历;

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创新构想,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

2.准聘教授(professortenure track)

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应具有博士学位。海外人才,博士毕业后在海外一般应具有不少于3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且学术业绩突出;国内人才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能独立发展一个学术方向,创新能力强,学术发展潜力大,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3.长聘教授(professor, tenured)

一般不超过50周岁;

应具有博士学位。海外人才一般应具有海外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在国际企业、机构达到相当水平职务;国内人才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或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或者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重要贡献。

*学术水平特别突出者,在年龄或工作资历等条件上,学校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支持条件:

优厚待遇

按事业编制聘用。

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于高端领军人才或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拔尖人才,薪酬可按一事一议商谈。

提供安家补贴,同时视校内房源情况提供公租房。

准聘副教授按副高标准、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按正高标准,享受社保、公积金、医疗等相关福利待遇。

科研支持

准聘副教授具有副教授学术头衔,聘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保证研究生指标,支持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具有教授学术头衔,聘为博士生导师,保证研究生指标,支持招收博士后,组建学术团队。

提供良好的科研空间和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权威专家指导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项目。

子女教育

为子女提供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

湾区政策

享有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其在广州市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14项人才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贷款、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对学校广州国际校区的引进人才,还可申请享受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相关优惠待遇。

四、博士后岗位

1.招收条件

(一)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二)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三)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四)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招收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
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软件工程数学
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法学
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医学门类相关学科
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流动站详情请点击:http://www2.scut.edu.cn/postdoctor/33157/list.htm查阅。

3.政策支持

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双一流”a类高校的国家、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并享受以下薪酬福利:

(一)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税前最高可达47/年),学院、合作导师可另外提供绩效奖励。

(二)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参照同级人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三)广州国际校区相关流动站博士后可额外获得20万科研经费。

(四)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博士后子女可入读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

(五)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可获评博士后副研究员资格。

(六)一校三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和谐的人文环境。

五、专职研究系列岗位

1.招聘岗位

专职研究系列岗位主要设置在国家级、部省级科研机构和重点建设的校级科研机构,牵头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团队、高端人才所带领的团队或其他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2.岗位要求

(一)基本条件

1.热爱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品行正派,学风严谨;

2.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3.外籍人员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认同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

4.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所从事专业的最高学位。

(二)工作资历和学术水平条件

1.副研究员

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一般应有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工作经历。

3)应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或掌握本学科领域重要实践技能。近5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若干代表性研究成果,并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

2.研究员

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2)一般应在博士毕业后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具有不少于2年的科研工作经历。

3)应在本学科领域活跃度高和影响力强,能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近5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过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研究成果,获得同行专家高度认可。

3.高级研究员

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2)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水平职务。

3)应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或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或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果。

*对于学科特别急需或者学术水平特别突出者,在年龄或工作资历等条件上,学校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3.人事管理及待遇

1.对高级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岗位人员实行合同聘用制管理;与学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聘期一般为3年;也可按所承担研究项目的周期设定(一般不超过3年)。

2.生活待遇由薪酬、子女入学等福利待遇组成;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年薪、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绩效奖励等,标准参照学校相应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校发平均收入水平。

3.工作条件由科研配套经费、工作场地等组成,具体由系和招聘团队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配置。

4.学校具有专职研究系列岗位晋升和晋级渠道,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招聘方向

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学院
单位招聘方向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制造工程智能化检测及仪器、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加工

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安全与应急管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过程智能装备及系统安全、过程装备节能与智能控制、化工过程机械、动力机械与工程

建筑学院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城乡规划学: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规划、住房与社区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历史文化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景观建筑设计

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智能建造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海洋工程环境与资源开发、水声工程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环境与水生态、水工结构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土木水利):数字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经济计量、工程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城市更新与居住环境

电子与信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交叉学科(人体数据科学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光电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电子材料与器件

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学工艺、生物化工、能源环境材料、制药工程

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功能组分结构重组与安全等食品、医药、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相关专业方向
数学学院基础数学: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群论、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代数几何、微分几何、表示论等

应用数学:分形几何及其应用、动力系统及其应用、无穷维动力系统等

计算数学:计算生物学、密码学、神经计算、人工智能算法、微分方程数值算法、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代数、数值逼近等

运筹学与控制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随机规划、统计优化与机器学习、最优控制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计算与建模、统计学、金融工程及风险分析、随机动力系统、随机过程等

物理与光电学院物理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物理电子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金融学
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包括旅游创新与服务管理、旅游经济与大数据管理、数字文旅与乡村振兴、国际会展与节事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
电子商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包括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商务、智慧供应链、智能物流、数字政府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感知与高精密检测系统、智慧工业互联与智能控制系统、先进无人系统自主控制、工业智能与无人自主装备

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信息学、大数据与云计算、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其他相关信息领域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软件架构设计与优化、体系结构、脑科学、云计算、边缘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安全
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能源网及其自动化、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高压直流输电及保护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智能化调度与控制、电力系统保护控制及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规划、配电网智能化与节能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系统分析与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控制与并网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智能电网与智能设备,电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高电压工程学,电力设备数字孪生与高性能计算,等离子体及其应用,先进功能电介质材料

电机与电器:电机及其控制理论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清洁转换与系统优化、高效低污染燃烧、高效传热传质、能源转化过程感知和调控、核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与生理学、医药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
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水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工业软件技术、关键基础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软件服务工程、领域软件工程、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人机交互与可视化技术、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技术等
工商管理学院

(创业教育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会计

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决策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
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等各法学二级学科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计算广告与品牌传播、视听传播、科技与健康传播等
艺术学院艺术学:音乐表演、舞蹈学、音乐学
体育学院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设计学院设计学: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程图学

医学院

(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纳米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电子与医学影像

基础医学:缺陷性疾病模型与药物筛选、遗传性疾病组学分析与技术研发、器官早衰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肿瘤分子病理与早期诊断和干预、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可视化研究

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重症医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免疫学、老年医学、妇产科与儿科学、神经病学

单位学科领域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肿瘤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单细胞生物学、计算和基因组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工程、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疗、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纳米医学与药物递送、生物医学影像和分子影像、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机器人学、智能制造、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各领域
前沿软物质学院材料、化学、生物、物理相关方向及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面向信息与电子材料/技术、先进储能材料/技术,微纳米力学/技术、仿生材料/技术、健康及医学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
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毫米波/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新型材料与器件、智能感知、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封装与可靠性、高精度eda软件仿真设计、集成电路专用材料、先进工艺、装备等领域
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大数据计算及平台、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数据安全,神经科学、计算脑科学、类脑计算、感知与认知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柔性电子、可穿戴计算,生物医学电子、智慧医疗,智能通信,智慧城市、低碳智慧能源、智能系统与控制,区块链等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岩土工程、海上风电工程、海洋新能源,海洋结构工程、海底管道工程,结构物局部冲刷、水下机器人、智能运维,水面及水下航行器技术,海洋装备制造、水下通讯技术、海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工程水下系统,深海油气工程,海洋工程数字孪生与智能化等。
自旋科技研究院自旋化学、自旋操控、自旋材料与器件、自旋生物与医学等领域。在交叉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与自旋相关的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学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开展研究

更多招聘安排,请点击→今日招聘网jrzp.com2023招聘活动总览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